“澳车北上”“港车北上” 政策实施以来,以其在促进区域流动、激发经济活力、提升通关效率等方面的显著优势,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,为港澳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打破地域壁垒,促进人员往来 “零距离”
政策实施前,港澳居民驾车进入内地需办理繁琐的审批手续,且存在诸多限制,极大地制约了两地人员的自由往来。而 “澳车北上”“港车北上” 政策的落地,彻底打破了这一壁垒。符合条件的港澳单牌车车主,只需完成简单的备案手续,即可驾车经港珠澳大桥等指定口岸进出内地,实现了 “一脚油门” 畅行湾区。
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经拱北海关办理的港澳单牌车备案量已突破 15 万宗,仅 2024 年每月新增备案数就稳定在近 6000 辆次。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选择自驾 “北上”,或探亲访友,或旅游观光,或商务洽谈。“以前去内地看亲戚,要么坐大巴要么租车,很不方便。现在开着自己的车就能去,周末想走就走,太方便了。” 澳门居民陈先生的话道出了众多港澳车主的心声。这种便捷的出行方式,让港澳与内地居民的往来更加紧密,仿佛生活在同一个 “大家庭”。
激活消费潜力,为经济发展 “添动能”
港澳跨境车政策不仅便利了人员流动,更有效激活了沿线城市的消费潜力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,大量港澳单牌车涌入珠海、中山、江门等珠三角城市,带动了当地餐饮、住宿、旅游、零售等行业的繁荣。
以珠海为例,2024 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境的港澳单牌车超 300 万辆次,这些车主及其随行人员成为珠海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。珠海某知名商圈负责人介绍:“政策实施后,周末和节假日的客流量明显增加,其中不少是来自港澳的游客,商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三成。” 同时,港澳居民在内地的消费也推动了支付、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形成了 “出行带动消费,消费促进经济” 的良性循环。
科技赋能通关,提升服务体验 “高效率”
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是港澳跨境车政策的一大突出优势,这得益于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和通关流程的持续优化。拱北海关通过 “单一窗口” 模式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,车主线上提交材料即可完成备案,单宗业务办理时效提升 25%。港珠澳大桥海关则不断完善 “一站式” 车辆验放系统,推动电子车卡和光学车牌双识别改造、“串改并” 验放逻辑优化等,将小客车平均通关时间从 90 秒缩短至 60 秒内。
此外,针对节假日车流高峰,港珠澳大桥口岸还对通关通道进行了扩容升级,出境方向具备小客车验放条件的通道由 22 条增加到 35 条,高峰时段单向出境通关能力从每小时 400 余辆次提升到 1500 辆次,有效避免了拥堵现象。“现在通关太顺畅了,就算是节假日,排队时间也很短,完全不影响出行计划。” 经常自驾 “北上” 的香港车主李先生对通关效率赞不绝口。
港澳跨境车政策的实施,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。其带来的便利与红利,正让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,也让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未来,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,必将为湾区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#港澳跨境车 #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#港车北上 #澳车北上 #通关便利化 #湾区经济活力 #跨境出行新体验 #智慧海关建设